查看原文
其他

预想中的消费潮没出现,该怎么办?

钱德虎 虎嗅APP 2021-03-29


题图 | 视觉中国


你,报复性消费了吗?

 

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成了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人关心的焦点话题。毕竟,距离疫情爆发已过去4个月,武汉解封也有近2个月,被疫情抑制的1.5万亿消费需求,按理说,也到了喷薄而出的时候了。

 

尽管截至5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1%,全部工业复工率接近100%,即使是复工率最低的酒店餐饮业,也达到了87%,但遗憾的是,人们心心念念的报复性消费,还是没有如期到来。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消费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论断。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接待游客数约为去年假期(4天)水平的58.97%,旅游收入约为去年假期水平的40.42%。

 

而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数,流量水平约为去年同期的45%。

 

另外,中国银联的统计显示,2020年5月1日到5日,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突破1.57万亿元,日均交易金额3131亿元,为去年“五一”假期日均交易金额的97%,仍然没有突破去年的水准,更看不到报复性消费的影子。

 

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答记者问时也指出,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很大冲击。首当其冲的是消费领域,居民的一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和一些非必需的消费都受到了影响。

 

报复性消费没来,根本原因在于需求萎缩。

 

君智战略咨询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对320位企业主和品牌管理人士进行了访问调研。调研显示,需求量萎缩、现金流风险、行业价格战是当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45.31%的人认为“需求量萎缩”成最大挑战。

 

需求不足

 

从2014年起,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8年,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76.2%。而2003年,这一数字不到39%。但最近2年,消费增长也开始出现疲态。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8%,连续 第二年出现回落。这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已经达到峰值,很难再出现大的跳跃。

 

消费增长艰难爬坡的背后是中国家庭债务高企的事实。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不仅超过当时的美国,甚至还逼近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峰值。

 

另外,电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部分可替代需求和欲望。2008年中国电商交易总额为3.14万亿,而2018年这一数据高达30万亿,10年增长10倍。

 

如今的中国,正面临着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低欲望等类似于日本的社会问题。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这是建国后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随之而来的,便是年轻人对消费欲望的抑制。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则更进一步挫伤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对工薪阶层金融健康的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70%的工薪阶层预计疫情后家庭收入将减少;另一方面,近六成工薪阶层手中的应急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的疫情前同等标准生活,仅两成可维持半年以上。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复产复工复业复增长,核心在于复需求。

 

复需求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微型企业1543.9万家,占全部企业比重的85.3%;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以家庭微型经济模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企业、流动商贩等,涉及3亿个家庭,约占家庭总户数的63%。

 

微弱经济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决定着经济的健康程度。疫情已造成全国范围、全行业、一个多月的停产停工,微弱经济体能否恢复或保持健康,关乎亿万家庭的生活和经济的复苏。

 

因此,要想复需求,首要的是恢复整个社会对微弱经济体的需求。要想恢复整个社会对微弱经济体的需求,则得从供需两端行动。

 

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比如,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再比如,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

 

在需求端,各级政府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5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的消费券。

 

其中,4月以来,光银联就协助各级政府以及联合商业银行,累计投入惠民补贴近8亿元,拉动消费超2.3万亿元。其中通过云闪付App在全国85个城市(区)发放消费券,带动各地餐饮、超市、百货等消费近7亿元,消费乘数达4.7倍,其中九成以上受益商家为中小微商户。

 


不光如此,为了帮助社会各界积极复工复产,在今年银联6·2节活动期间,银联还推出了“惠民好货 低至3折”等一系列优惠活动。

 

无论情侣、亲子,还是家庭,也不管是吃饭、购物,还是娱乐,任何一种消费,只要是在5月29日至6月3日期间,只要使用云闪付、银联二维码或银联手机闪付支付,统统都有折扣。

 

与此同时,银联还联合抖音、罗永浩进行五场直播带货,与西贝莜面村、百事可乐等十个品牌合作,一同发放优惠。

 

和过往一样,今年银联6·2节的活动并不局限于国内,通过海淘等进行境外消费时,消费者用银联卡同样会获得62折的优惠。

 

总之,活动形式多样,折扣优惠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涉及商家和消费场景多。

 

截至5月29日,银联“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参与商户数从4月底的40万激增到88万,其中小微商户达58万,覆盖2000多个热门消费品牌;商户客流明显回升,交易量回暖最高达35%;5000多万用户得到了补贴。

 

民众的消费需求恢复效果,可见一斑。而随着活动的延续,这组数据无疑还将进一步提升。

 

造血,而非输血

 

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扶持民生。其中,欧美国家直接发放现金,比如,在美国的2万亿美元计划中,2500亿美元直接支付给个人和家庭。

 

而中国则选择了由政府和企业一同发放消费券和支付优惠的方式。

 

欧美国家发现金和中国发消费券、支付折扣,体现的是两个不同的政策目标。发现金的目标是救济民生、补贴因疫情导致收入锐减甚至失业的群体。但中国的目标是促进消费、提振经济,因此,消费券、支付优惠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发现金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杭州前四轮消费券核销3.21亿元,带动消费34.22亿元,乘数效应超10倍,消费券对提振经济的作用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电子消费券、支付折扣优惠能省去社会连带关系的厚此薄彼,更有效率地直达需求端,还能直接从后台追溯效果,更好地管理后续的分配。

 

发放消费券和支付优惠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门槛高的工作。银联之所以能够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之一,在近85个城市(区)发放消费券,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商户规模,以及出色的数字金融风控能力,能够确保消费券精准、安全地分发到位。

 

2019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达189.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银行卡清算市场份额第一。同时,银联卡全球发行累计达84.2亿张,受理网络覆盖178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近22万零售商户、近10万超市便利商户、超过300万餐饮商户、逾35万台自助售货终端均支持包括云闪付App在内的银联移动支付。

 


在数字金融风控方面,银联早已建立起了完善成熟的体系。比如,针对个人,有评估资产状况的分数、基于还款的支付数据评估信贷历史的分数,以及评估消费能力的分数。

 

针对商户,银联则会评估商户的经营状况、同行业的经营排名、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考察风险交易情况。

 

总之,业内少有的用户规模和商户规模,以及丰富的场景触达能力能让优惠尽可能雨露均沾,而严密的风控则能够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可靠。

 

通过这次疫情,银联在商户和普通消费者之间,扮演的强链接和安全纽带的角色更加凸显。反过来,银联在助商惠民扶贫上的投入,让流量得到高效分配、线上运营效率得以提高,也推动着中小商户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运营。

 

人们所期待的报复性消费,是指在极短时间内,民众消费大大超过疫情前水平的、几何倍数的、爆发式增长。如文章开篇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交易日均金额依然没能突破去年的水准,也未催生报复性消费。

 

但可以看到,相比欧美直接发现金,各级政府和银联这样的大型数字化金融基础平台,通过发放优惠的模式,向老百姓转移购买力,为助商惠民扶贫而努力,并不是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输血”,而是精准地帮助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恢复“造血”功能。

 

因此,中国的模式更能真正从底层推进复产复工复业,推动相关行业的复苏,最终让经济增长长久持续下去。

 

结语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是一头灰犀牛,它的横冲直撞让居民消费受限、商户生意停摆、经济增长遇挫。

 

但越是困难时期,越能发掘中国经济的韧劲和那些有担当的社会组织和企业身上的责任感。


正是有了各级政府和有担当的企业力保消费活跃和经济复苏,我们才不用过多地在意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甚至是不是压根就不存在报复性消费这回事。


特别策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